封面新聞 2024-04-13 09:26:32
下課后,趙媽媽和女兒交流。(攝影 謝杰)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攝影
“網上的聲音很多,鼓勵的,質疑的,我都看到了。我很感激,大家都在為我們加油。”4月11日下午,四川南充市蓬安縣,57歲的趙海英看著陽臺上練習川劇吐火技能的“唐寶”女兒,一邊為她數節(jié)拍,一邊糾正女兒噴吐的方向:“幺女兒,你要分析風向,判斷自己站的位置。”
近日,患有唐氏綜合征的19歲女孩學習川劇變臉的視頻備受關注。視頻里,女孩母親拿著“戒尺”指導女兒壓腿拉伸練功的嚴厲,談及“希望女兒掌握一門技能,有口飯吃”的擔憂,和陪女兒練功滿臉汗水的辛苦,讓這位母親,面對著諸多聲音。
“我們用10年時間陪她探索喜歡的東西,川劇變臉是她打內心喜歡的,我要做的就是陪她堅持。”
△秋華和川劇變臉師傅林春。(受訪者供圖)
38歲生下“唐寶小棉襖”
用10年時間探索女兒喜歡的“技能”
“我們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有11口人。小秋華有兩個哥哥、兩個嫂子,還有4個侄兒(女)。用我孫子的話來說,秋華是家里的‘團寵’。”
4月11日,暖陽午后,南充蓬安縣一處居民樓二樓,57歲的趙海英,剛和女兒打掃完房間。“樓上漏水讓家里有些亂,剛好秋華在學校是學家政專業(yè)的,今天很多打掃都是她獨立完成。”
收拾完房間,女兒殷秋華去午休,趙海英坐在客廳里,談起她的“唐寶幺女兒”。
38歲那一年,趙海英生下期待已久的女兒,因為出生在農歷九月,取名“秋華”。
6個月時,小秋華診斷出唐氏綜合征,要面對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長發(fā)育遲緩甚至更多疾病。但趙媽媽從沒想過放棄,全職照顧女兒,帶她四處求醫(yī)。
女兒7歲時,趙媽媽希望能找到一樣女兒喜歡的東西,“有個她喜歡的、愿意學的、能學會的一技之長,能作為謀生手段,能有口飯吃。”于是趙媽媽帶著女兒開啟了尋找之路。
女兒喜歡小提琴,買琴學了一個學期,連指法也沒能掌握。但學琴過程中,趙媽媽發(fā)現了音樂對女兒的感染力。“她又看到跳舞說想學,又去報名學拉丁舞、中國舞,但發(fā)現她基本不能和老師溝通,也沒法和同學互動,跳舞也不合適。”
直到2021年,蓬安縣殘聯拍攝一個講述殘疾孩子的情景歌舞《不會微笑的天使》,17歲的秋華成為了這部劇的演員之一。
趙媽媽陪女兒去學習排練,發(fā)現女兒總盯著指導老師林春看,還跟著做各種動作,專注極了。節(jié)目排練了近1個月,趙媽媽一直觀察,發(fā)現女兒極其喜歡這位老師。一打聽,這是一位川劇演員。
正式演出結束后,趙媽媽攔住了老師林春:“請您收下秋華做學生,和您學川劇”。
林老師早就注意到這名特別的“唐寶演員”,也被趙媽媽感動。一點點“摸骨”,了解秋華身體情況后,定下了川劇變臉這個技能。
△小秋華和母親趙女士、師父林春。(攝影 謝杰)
“簡直太合適了!秋華不能交流,但變臉不需要說話。唐氏患兒的臉部生理特征也能被臉譜遮起來。”趙媽媽回憶,女兒第一次接觸川劇變臉,臉上的專注和眼神里的光,仿佛都在說,這就是她和女兒找了10年的“喜歡的東西”。
從一個動作練一周到八張臉譜
“她學的,我也都學”
2021年冬天,小秋華拜師林春,學習川劇變臉。到現在,用兩年半的時間,能變8張臉譜,1張回臉,能表演《有一個姑娘》等節(jié)目。最近,小秋華正在學習吐火表演,下一步還要學習快三張等更高難度的變臉表演。
“第一年是最難的。她的身體和智力情況擺在那里,老師掰碎了一點點教,她也很難吸收,只有靠練。”女兒學得慢,趙媽媽就一起學,學會了回家陪練。
“我也不懂川劇不懂變臉,老師上課的時候我就拍視頻,回家后對著視頻練,邊練邊拍給老師看,老師糾正后,我們繼續(xù)練。”秋華身體軟,四肢不協(xié)調。趙媽媽就跪在地上一點點掰著女兒的腳,找到角度、力度和位置,反復練成肌肉記憶。
“確實,我也打過。沒辦法,她記不住啊,只有嚴厲要求,她才能練到位。”趙媽媽告訴記者,她和師父林春都沒有因為秋華是唐寶就降低標準,但身體條件限制,她一開始學得很慢,一個動作要練一周才會。“別人付出1分,她就付出100分,要練就練到位,才是真正對她好。”
△趙媽媽在教室外觀察女兒上課情況。(攝影 謝杰)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6點到附近的山上練2個小時基本功,8點過回家吃早飯,到晚上9點睡覺。除了上學和康復的時間,要么跟著老師訓練,要么在家自己練。“每天最少都是七八個小時,就這么練了一年半,師父說基本功算是練出來了。”
第一次登臺,是助殘日的主題演出,小秋華一身川劇扮相登場,表演非常順利,掌聲中女兒白凈的臉上滿是歡喜和興奮,趙媽媽在舞臺下,淚奔。
“到現在,她已經上了大大小小幾十個舞臺,每一次她都歡喜極了。”現在秋華已經有一套自主學習訓練邏輯,能表達能分析,“現在訓練比以前順暢多了,她自己也對川劇變臉有了很深的感情。”
女兒在舞臺上“重生”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原位,堅持下去”
午休1個多小時,小秋華醒來,洗漱一番后,向客廳里的記者行了個川劇表演中的蹲身禮,“姐姐好!”然后給礦泉水瓶接水,拿著木棍,站到陽臺上練習吐火。
“幺女兒,你看下風向,判斷你該朝哪邊站。”趙媽媽一句提醒后,站在玻璃門邊陪著?,F在每天除了練習變臉功夫,秋華還要練習10瓶礦泉水的吐火技能。“最近相當于集訓,我們請了假,練好后,師父說過關了,就會回學校繼續(xù)上課。”
川劇藝術練習,給秋華的唐氏綜合征帶來很多改善?,F在,秋華認識很多字,會煮飯,會表達感情,會搜索網上信息,會發(fā)消息和同學朋友聊天談心,“還會在我和她爸爸吵嘴的時候,兩邊說俏皮話來勸。”
△母親趙女士陪女兒在陽臺練習吐火。(攝影 謝杰)
最近,越來越多人關注到秋華,每天趙媽媽都能收到很多信息。“這讓我感動,大家關注唐氏寶寶這個群體,給我和很多家長都帶來力量。”
趙媽媽會告訴女兒很多人喜歡她,給她點贊。“但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本身的原位,堅持我們該做的事情。”
現在,秋華也有了自己的目標——想去北京,想到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我就和她說,她的夢想在天上,要腳踏實地去努力,做好每一天,才能抓住這個夢想。”
△秋華和師父林春上課。(攝影 謝杰)
記者手記: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寶
在秋華家里采訪完后,和秋華、趙媽媽及秋華的川劇師父林春,一起前往蓬安縣相如一小,參加蓬安縣文化館非遺文化進校園的常態(tài)課程。今天的學習內容是《七奶奶坐花轎》,秋華是“旁聽生”,也是“小助教”。
看到秋華在教室里很快進入狀態(tài),趙海英坐在教室外的臺階上,聯系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班主任老師,溝通女兒學習安排。
打完電話,趙媽媽笑了笑,“你看,當媽的就是這樣,娃兒事情一件接一件。”
談及巨大關注度帶來的影響,以及網上關于她太過嚴厲的質疑,趙媽媽說:“我聽過太多的聲音了。”
也有過想放棄學習高難度技能的時候,“但我的女兒在發(fā)光,她用她的光芒和喜悅,讓我陪著她堅持。”
“她是外星球來的寶寶,和地球上的寶寶不一樣,所以她才這么特別”。這是小時候趙媽媽對女兒和向女兒投來異樣目光的人說的。
“她在舞臺上閃閃發(fā)光,就像是穿越劇里演的穿越重生一樣,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秋華。”這是后來趙媽媽看女兒演出后和朋友們分享的。
“在我心里,我的寶貝女兒像一塊有洞的布,一塊有瑕疵的璞玉。”趙媽媽說,她這樣給自己定位:
我是一個雕刻家,要去狠心拿著“刀”去雕琢,才能讓她成為一塊寶玉。我是一個繡娘,要細致耐心去穿針引線,才能讓她這塊布綻放出花朵。最后我才是一個母親,用愛去陪伴她,去照顧她。
每個母親都會給孩子講很多故事。外星人、穿越劇,是趙媽媽講給女兒也講給自己的故事。以此,說服自己坦然面對女兒每一種樣子。“狠心”“耐心”“愛心”,則是趙媽媽在女兒人生故事里,書寫的“為母之道”。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