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一级黄色大片,日韩在线第一区视屏,韩国作爱视频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青青草华人在线视频,国内精品久久影视免费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杉杉鄭永剛的進退之道:因勢而為,做好企業(yè)發(fā)展加減法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7 20:37:23

鄭永剛此前曾表示,任何產業(yè)都有周期性規(guī)律,在一個行業(yè)好的時候,就應該去準備下一個周期。但是,面對市場形勢的變化,這一次,他變了思路,不做加法,改做減法。

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陳俊杰    

20年前,鄭永剛帶領杉杉從服裝行業(yè)跨界到鋰電池材料行業(yè),從此成為多元化發(fā)展大軍中的一員;20年后,他轉而說,新時代要有新思路,做企業(yè)要聚焦主業(yè),做強做精,做成專業(yè)化,這才是未來企業(yè)家要做的事。

是繼續(xù)在一個領域內做大做強,還是追求多元化發(fā)展,這向來是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三十年來,杉杉隨著形勢變化不斷進行戰(zhàn)略轉型,合理運用加減法,實現企業(yè)變革與時代的同步,鄭永剛的進退之道對中國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頗具啟示意義。

從中國民企500強到申請破產重整,銀億集團的多元化轉型以失敗告終。作為多次成功跨界的老兵,鄭永剛如何看待銀億問題?他又是如何預見轉型路上的機遇與風險的?在第二屆長三角民企發(fā)展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每日經濟新聞《專訪董事會》記者專訪了新滬商聯合會會長、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

鄭永剛給出的答案是:“產業(yè)都有周期,轉型升級是必然,但是企業(yè)家一定要有控制風險的意識,千萬不能太激進。”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 受訪者供圖

做企業(yè),因勢而為

【“新時代,新思路,做強做精,這才是未來企業(yè)家要做的事。”】

近日,身陷債務危機的寧波銀億集團因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再次成為市場焦點。2016年,銀億集團宣告開啟“房地產+高端制造業(yè)”雙輪驅動戰(zhàn)略。隨后,為了實現“造車夢”,銀億集團高杠桿擴張,斥資120億元收購了美國、日本、比利時各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并將其中兩家注入上市公司。

僅僅花了3年時間,公司的主業(yè)已轉型為汽車制造業(yè)務。由此,銀億集團進入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行列,2018年,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熊續(xù)強以295億元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列第95名。但是,看似順遂的表面下,其實已經潛伏著危機,市場風云變幻得太快,熊續(xù)強始料未及。2018年底,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銀億股份出現債務違約,形勢急轉而下。

“去年11月份,老熊(熊續(xù)強)第一個就找了我來想辦法。不可否認,他是個非常努力的人,但是企業(yè)家一定要有控制風險的意識,千萬不能太激進。”鄭永剛感慨道。

鄭永剛與熊續(xù)強是寧波老鄉(xiāng),也是好友。二人的發(fā)展路子其實也有相似之處,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后,開啟跨界轉型,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不過,能夠成功闖入新領域的企業(yè)其實鳳毛麟角,在市場考驗下,熊續(xù)強不夠幸運,也或許缺乏預判性。

正如鄭永剛所說,“轉型哪那么容易。我20年前早早就轉型了,所以才能趕上新能源的風口”。

“老熊的事也是一次沉重的教訓,做了那么多產業(yè),最后不堪一擊。”在鄭永剛看來,“新時代,要有新思路,做強做精,這才是未來企業(yè)家要做的事”。

“要做就要做第一,要做就要做大,要做就做500強,這樣的論調要不得。該是500強的就做500強,沒有進入500強的,也不要盲目追求規(guī)模。就像人有高矮之分一樣,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哪怕做一根針,這根針全世界只有你能做,你就夠了。”鄭永剛認為。

“不能再用老思想、老辦法、老調子,去做什么‘航空母艦’。”鄭永剛表示,“必須調整,而且還不能慢。杉杉從去年就開始調整了,聚焦主業(yè),做減法,不相干的產業(yè)通通要賣掉。我現在是全球規(guī)模領先的鋰電池綜合供應商,未來我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將集中在鋰電行業(yè),爭取能夠主導行業(yè)標準,成為讓中華民族自豪的企業(yè)。這就是我們要干的事,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談。”鄭永剛給杉杉定下了方向。

做減法,聚焦鋰電池材料主業(yè)

【“鋰電行業(yè),至少還有近20年的發(fā)展周期。”】

三十年來,通過多元化投資,杉杉的商業(yè)版圖已經全面鋪開,從單一的服裝業(yè)務發(fā)展成為了集新能源科技、奧特萊斯綜合體、時尚服裝、醫(yī)療健康、貿易物流、旅游休閑、金融投資等產業(yè)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yè)集群。

鄭永剛此前曾表示,任何產業(yè)都有周期性規(guī)律,在一個行業(yè)好的時候,就應該去準備下一個周期。

但是,面對市場形勢的變化,這一次,他變了思路,不做加法,改做減法。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新時代,要有新思路,企業(yè)不要只做加法,重要的是要會做減法,聚焦主業(yè),做成專業(yè)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鄭永剛堅信,鋰電的發(fā)展周期至少還有近20年。新能源市場龐大,沒有一項技術、一個產品能夠統領市場,而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就是鋰電池材料。“氫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要產業(yè)化、規(guī)?;?,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今年3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fā)布的文件,6月25日是新能源車補貼新政過渡期的最后一天。6月26日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地方政府補貼正式取消,而國家補貼標準也降低50%以上。整車廠成本壓力增大,對處于上游材料領域的杉杉會帶來怎么樣的壓力呢?

事實上,步入“后補貼時代”,下游的降價壓力已逐級向上游傳導。杉杉股份2018年實現營收88.53億元,同比增長7.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15億元,同比增長24.46%,而扣非凈利潤已同比有所下滑。

但鄭永剛認為,“靠國家補貼,能做多久?最終還是要市場化。國家補貼取消的時候,才是這個行業(yè)真正成熟的時候。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行業(yè)整合必然加快。這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機會,我們不只是內生式壯大,也會緊緊圍繞鋰電池產業(yè)鏈做一些并購”。

杉杉股份自身也早在2015年就將產業(yè)鏈條往下游延伸,布局新能源汽車業(yè)務。不過,該塊業(yè)務至今未能實現盈利,2018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營收同比下降78.67%至1.1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78億元。對此,鄭永剛坦言“我們沒有能力做汽車”,并計劃作出相關調整。但他相信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是大勢所趨。

近期,因某些品牌部分電動汽車起火,增加了人們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擔憂,工信部要求汽車制造商對電動汽車進行檢查,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對此,鄭永剛認為:“要創(chuàng)新,肯定會遇到很多新問題。但不可能因為有困難,就再回過頭來去做汽油發(fā)動機。只要市場有需求,技術問題、爆炸問題很快都能解決。人們對新事物總有一個接受過程。”

長三角一體化,共享共贏

【“長三角一體化,實際上就是行政拆圍墻。”】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并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著力落實新發(fā)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fā)展、長江經濟帶發(fā)展、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公開消息顯示,三省一市計劃在6月底7月初印發(fā)長三角一體化實施方案,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全面提速。在此背景下,由上海市工商業(yè)聯合會、長三角商會組織聯席會議理事會為指導單位,上海新滬商聯合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為戰(zhàn)略合作媒體的第二屆長三角民企發(fā)展大會,將于6月28日正式拉開帷幕。

杉杉多年來深耕長三角區(qū)域。寧波是鄭永剛的故鄉(xiāng),在這里他創(chuàng)建了杉杉;上海則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機緣巧合下,他在這里接觸了上海的科研院,從此決心投入鋰電池材料領域,并在1999年將杉杉總部移師上海。同時,鄭永剛也是上海新滬商聯誼會和上海市寧波商會會長,對于長三角一體化,他有怎么樣的理解?

“長三角一體化,實際上就是政府行政拆圍墻。”鄭永剛表示,“圍墻拆開以后,各個城市之間的資源關系將發(fā)生變化。比如,上海豐富的科研、金融服務資源得以輻射到長三角,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研發(fā),尤其要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多方共贏”。

“我1998年底為什么要到上海來?其實我是有實際需求的,我在寧波做服裝(杉杉西服),沒有能力讓它再升級做成像優(yōu)衣庫、ZARA。這樣的情況下,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轉型。長三角地區(qū)的人才、技術等主要在上海,所以我來上海是來享受它能夠為我轉型提供的資源。”鄭永剛表示。

時至今日,杉杉又將如何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

“我現在的定位就是研究院放在上海,利用上海的資源做科技產業(yè),但是工廠放到其他地方。”鄭永剛說,“另一個就是,金融資本服務于產業(yè)資本,能夠兩手抓、兩手硬,這就是杉杉將來要走的路”。

封面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