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1 15:33:43
4月18日,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股價集體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成為資本市場焦點。一連串利好的加持下,銀行板塊持續(xù)上漲,銀行ETF華夏(515020)跟蹤的中證銀行連漲7個交易日。今日,迎來回調。
銀行板塊連續(xù)多日上漲與經濟復蘇、政策托底及資金避險需求密切相關。中信建投證券指出,低估值修復預期、中特估概念發(fā)酵以及政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支持,共同推動了大行估值重塑。
高股息屬性已成資金“避風港”,在國債收益率持續(xù)下行、市場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歷來以高股息率著稱的銀行股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數據顯示,四大行近五年平均股息率穩(wěn)定在5%左右,遠超同期國債收益,成為長線資金的“價值洼地”,吸引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不斷涌入。
此外,增持潮不斷涌動,產業(yè)資本與內部信心實現同頻共振。據公開信息披露,2025年首季度,已有6家保險公司完成12筆舉牌,從投向來看其中有5次舉牌對象為銀行,其中平安人壽首季度4度舉牌,頻頻瞄向銀行股。此外,A股上市銀行大股東增持動作最近顯著加速,僅4月8日至9日,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成都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等6家銀行密集披露增持計劃,涉及金額超億元。
綜合來看,近期銀行股股價表現不僅是短期避險情緒的體現,更多的是產業(yè)資本與政策紅利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即使銀行板塊今日出現回調,但絕不影響其低估值修復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