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4 10:02:44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一、時隔三月存款利率再度下調,債?;貧w
2023年國內債市走勢偏強,成為低迷環(huán)境中的一抹亮色。經歷8—11月的震蕩行情后,隨著重要會議與經濟數(shù)據落地,債券市場不確定性有所減弱,投資者關注焦點重回流動性上。
2023年12月22日,四大國有行發(fā)布公告,年內第三次下調存款利率,本次調降幅度與9月相同,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下調10BP、20BP、25BP和25BP。從期限范圍來看,除中長期定存以外,3個月和6個月定期存款利率也均調降10BP,是自去年9月以來對短期定期存款的首次調整。疊加央行應對跨年資金需求加大了14天逆回購投放力度,全市場流動性情緒短期尚可,債券投資者做多情緒升溫,近期債市表現(xiàn)較好。
二、降息預期升溫,2024利率仍處下行通道
存款利率的下調是廣譜利率下降的一部分,一方面有助于緩解銀行成本端壓力、穩(wěn)定銀行負債成本和息差,有效應對存量按揭利率調整和化債對息差的影響,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緩解存款定期化長期化傾向,增強企業(yè)居民投資消費動力。對于債券市場而言,短期內對資金面的影響或將有限,更多體現(xiàn)在對未來降息的預期。往后看短端利率,考慮到前期資金緊張帶動曲線平坦,當前點位配置中短債具有較高性價比,年初資金轉松后可以期待曲線變陡機會;看長端利率,雖然財政靠前發(fā)力,但現(xiàn)階段基本面依然以弱復蘇為主,疊加年初或將寬貨幣,10Y國債有望向政策利率靠攏。
展望2024全年,國內經濟仍處于新舊動能切換期,預計整體以弱復蘇為主,政策還將繼續(xù)降低名義利率以提振需求,降準、降息預期升溫,對應利率中樞還有進一步下行空間。海外方面,隨著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轉向,外部因素對國內貨幣政策的約束有望得到明顯緩解。國內方面,在地產降幅小幅收斂、基建整體持平、企業(yè)庫存較高的情況下,經濟向上修復彈性預計不高,整體狀況較2023年小幅改善?;鶞是樾蜗?,利率或呈N型走勢,貨幣政策早發(fā)力早見效的規(guī)律下,一季度至二季初為貨幣政策加碼寬松的窗口期,債市走強邏輯更為順暢,下半年可以更多關注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三、長短端都有機會,基準國債ETF價值凸顯
基準國債ETF(511100)是當下市場涵蓋多個關鍵久期國債的特色產品,自2023年12月25日上市交易以來交投活躍,成交額逐日放大、12月27日已突破4.3億。基準國債ETF(511100)主要跟蹤上證基準做市國債指數(shù),選取上交所基準做市品種名單范圍內的全部國債作為成分券,具體從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等期限的國債中分別選取兩只左右最新上市的債券,每月定期調整一次。目前成分券數(shù)量為14只,均為關鍵期限國債,涵蓋短、中、長、超長期限國債,是偏向綜合性的中期國債指數(shù)。基于前文提到長短端利率均有機會的市場展望,通過投資基準國債ETF(511100),投資者可以很方便地實現(xiàn)對一攬子國債的投資,均衡捕捉長短端利率的下行機會,分散因流動性、基本面等因素造成的期限風險。
數(shù)據來源:wind,上交所,截至2023年10月末,以上個券不構成投資建議。
數(shù)據來源:wind,數(shù)據截至2023年11月23日。
相較權益類產品,基準國債ETF(511100)僅參與債券市場投資,波動風險較低。相較信用債類產品,基準國債ETF(511100)底層聚焦國債,具有明顯的信用安全性。相比市場上已有的其他國債ETF多為固定久期,集中在中期、長期及超長期,基準國債ETF(511100)久期綜合,每月定期調整持倉、新老換券,可幫助投資者免除自行選券、換券的繁瑣操作。相較于場外債券指數(shù),基準國債ETF(511100)還具有T+0申贖效率高、交易更便捷,持倉信息透明,已納入融券資金使用范圍與交易所質押券,交易成本低的特點。
此外,在《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明確對銀行自營所投資資產穿透進行風險權重計量的要求的背景下,基準國債ETF(511100)底層資產清晰、可投資產明確,在授權計量法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是滿足銀行資本新規(guī)穿透要求的不錯選擇。
綜合來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基準國債ETF(511100)為風險偏好較低、有國債配置或做市需求的客戶提供了一類更便捷、更精準的工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4787082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