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3 23:00:06
◎據商務部官網消息,商務部、海關總署發(fā)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最主要的還是涉及國家貿易安全問題。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3日,據商務部官網消息,商務部、海關總署發(fā)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有關規(guī)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最主要的還是涉及國家貿易安全問題。“從公告本身來看,我們這是依法行事。另一方面,許多國家都出臺過出口管制的相關條令。”
《公告》指出,滿足以下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鎵相關物項,包括金屬鎵(單質)(參考海關商品編號:8110929010、8112929090、8112999000),氮化鎵(包括但不限于晶片、粉末、碎料等形態(tài))(參考海關商品編號:2850001901、3818009001、3825690001)等。
鍺相關物項,包括金屬鍺(單質,包括但不限于晶體、粉末、碎料等形態(tài))(參考海關商品編號:8112921010、8112921090、8112991000)。區(qū)熔鍺錠(參考海關商品編號:8112921090)。磷鍺鋅(包括但不限于晶體、粉末、碎料等形態(tài))(參考海關商品編號:2853904040、3818009008、3825690008)等。
據公開資料,目前,我國金屬鎵的消費領域包括半導體和光電材料、太陽能電池、合金、醫(yī)療器械、磁性材料等,其中半導體行業(yè)已成為鎵最大的消費領域,約占總消費量的80%。隨著鎵下游應用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半導體行業(yè)和太陽能電池行業(yè),未來金屬鎵需求也將穩(wěn)步增長。
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測控、核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y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氮化鎵(GaN)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更寬的禁帶寬度、更高的擊穿電場、更高的熱導率、更高的電子飽和速率及更優(yōu)的抗輻照能力,使得其在功率器件、射頻器件、光電器件領域大有作為。隨著5G通信、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等高景氣度下游逐步提出更高性能要求,有望放量提價。
此外,該研報還預測,GaN器件在“快充”場景引領下,有望隨中國經濟的復蘇和消費電子巨大的存量市場而不斷破圈。
根據《公告》要求,出口經營者應按照相關規(guī)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xù),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填寫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文件:
包括出口合同、協(xié)議的原件或者與原件一致的復印件、掃描件;擬出口物項的技術說明或者檢測報告;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證明;進口商和最終用戶情況介紹;申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管理人以及經辦人的身份證明。
商務部應當自收到出口申請文件之日起進行審查,或者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查,并在法定時限內作出準予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對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本公告所列物項的出口,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報國務院批準。
出口許可證件申領和簽發(fā)程序、特殊情況處理、文件資料保存年限等,依照商務部、海關總署令2005年第29號(《兩用物項和技術進出口許可證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商務部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轄區(qū)內的兩用物項出口經營者,依據《商務部關于兩用物項出口經營者建立出口管制內部合規(guī)機制的指導意見》,及時建立健全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內部合規(guī)制度,充分發(fā)揮主體責任,對可能面臨的出口管制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主動識別敏感用戶、敏感用途等易發(fā)生違規(guī)風險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提升對境外實體非法采購的警惕性,有效防范和化解貿易風險。
與此同時,《通知》要求,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轄區(qū)內的兩用物項出口經營者用足用好相關政策便利措施。對于建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內部合規(guī)制度且運行情況良好的出口經營者,商務部可以依照其申請,對特定兩用物項出口適用通用許可等便利措施,鼓勵擴大合規(guī)貿易。
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對兩用物項的出口管制并非新提法,我們一直都非常重視。如何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安全,同時減少對民用貿易的影響很關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3083661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