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都官微 2022-12-08 09:23:04
面對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12月7日,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fā)布“新十條”。
針對新政策,成都迅速調整落地優(yōu)化疫情防控相關措施。那么,來(返)蓉人員是否還需要報備?是否還要做核酸?輕型、無癥狀感染者是否可以居家隔離?乘坐飛機、火車(高鐵)還需要核酸證明嗎?針對廣大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采訪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進行解答。
目前正在我市定點醫(yī)院接受治療的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是否能回家進行居家隔離?
對目前正在集中隔離或救治的無癥狀感染者、輕型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可做好個人防護,返回居住地(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實施后續(xù)居家隔離措施。
什么情況下,陽性感染者可以實行居家隔離?
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第6、7天開展上門核酸采樣。治愈出院、出艙的感染者,不再進行居家健康監(jiān)測。
來(返)蓉人員是否還需要核酸證明?市民乘坐火車(高鐵)、飛機有何要求?
不需要。即日起,來(返)蓉人員不需要報備,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通信行程卡、風險城市旅居史。同時,取消“入川即檢”“落地檢”,不再對重點地區(qū)來(返)蓉人員排查管理,也不再限制非高風險區(qū)人員流動。離蓉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市民乘坐火車(高鐵)購票、乘車、進出站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即日起,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不再查驗旅客核酸檢測證明、健康碼、通信行程卡、風險城市旅居史。
市民進小區(qū)、進一般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有何要求?
市民進入小區(qū)、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般公共場所不再掃場所碼,不再查驗健康碼、核酸陰性證明、通信行程卡、風險城市旅居史。
市民就診必須提供核酸陰性證明嗎?
市民到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普通門診(含發(fā)熱門診)、急診就診,不再強制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醫(yī)療機構不得因無核酸結果拒診或延誤救治。
如何劃定風險區(qū)?
按住戶、樓層、單元、樓棟劃定高風險區(qū),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按照最小單元劃定,并落實相關防控措施。連續(xù)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qū),將及時解封。如封控后高風險區(qū)發(fā)現的新增感染者,經研判后傳播風險不大,不影響高風險區(qū)解封時間。同時,不再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陽性感染者都需要判定密接嗎?
對有防護狀況下的接觸或病例傳播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可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
普通市民還需要定期做核酸嗎?
不需要。除了與入境人員、物品、環(huán)境直接接觸的人員,定點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正在啟用的集中隔離點封閉式管理工作人員等高風險崗位從業(yè)人員仍需嚴格落實相應核酸檢測頻次外,其他人員不再開展常態(tài)化核酸檢測。
當前疫情形勢下,成都如何做好醫(yī)療服務?
摸清轄區(qū)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上門服務等優(yōu)化接種服務。
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yī)便利。各區(qū)(市)縣要保障藥店的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藥店。做好常規(guī)藥品供應儲備,保障特殊人群基本購藥需求。
如何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如發(fā)現部分藥店高價售賣感冒及“四類藥”等問題如何處理?
目前我市醫(yī)療機構和藥店各類基礎性藥品、感冒藥及“四類藥品”(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類藥品)的儲備和供應總體充足,能夠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只有極少數品種因短期爆發(fā)式銷量增長,導致個別區(qū)域供需失衡。藥品都有保質期,長期存放會過期失效,市民不必大量囤積。市場監(jiān)管部門密切關注相關藥品價格變化,如發(fā)現藥品零售企業(yè)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收取未標明的費用,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
優(yōu)化防疫措施后,如何當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做好個人防護;規(guī)范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安全距離、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常通風換氣。
增強自身免疫;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作息規(guī)律,保證充足睡眠,堅持科學運動。
接種新冠疫苗;符合接種條件的應全程接種,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
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做好自我健康監(jiān)測,一旦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請做好自我防護,直接前往就近醫(yī)院的發(fā)熱門診就醫(yī)。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0073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