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31 22:16:57
截至12月30日24時,西安新增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65例。醫(yī)護人員、志愿者、城管人員、人民警察等,許許多多的逆行者連續(xù)多日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在殘雪未消的街頭瑟瑟發(fā)抖。而那些奔波的身影、那些沉重的腳步,構成了時代洪流下個人生活的拼圖,真實映照著逆行者的日常。
每經記者 張靜 特約記者 張文瑜 每經編輯 楊歡
12月22日傍晚,十三朝古都西安,這個擁有1300萬人口的大城市,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封控管理。做為普通人,在12月23日居家之后,我們在家辦公,配合做一輪又一輪的核酸檢測。
西安疫情正在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截至12月30日24時,西安新增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65例。醫(yī)護人員、志愿者、城管人員、人民警察等,許許多多的逆行者連續(xù)多日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在殘雪未消的街頭瑟瑟發(fā)抖。而那些奔波的身影、那些沉重的腳步,構成了時代洪流下個人生活的拼圖,真實映照著逆行者的日常。
為此,粉巷財經的記者通過線上采訪的方式和三名社區(qū)防疫志愿者進行了對話,聽他們講述抗疫的一些值得銘記的瞬間。
由于目前西安疫情形勢嚴峻,防疫志愿者們每天都要組織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每天都要完成超負荷的工作特別辛苦。
此次第一位受訪者楊女士是做會展行業(yè)的,平時會接一些商演主持活動,此次疫情也是在自家小區(qū)做志愿者。“疫情嚴重的時候最先停擺的就是會展行業(yè),所以也沒有工作可做,就想給抗疫出份力,希望西安能夠早點戰(zhàn)勝疫情,恢復正常生活。”楊女士告訴記者。
而和其它志愿者不同的是,楊女士是“直接上崗”的。
“本來是在青年聚和小蜜蜂志愿者公眾號上報了名,但是報名之后是需要的時候才會聯系,所以一直沒有消息;在封城第二天小區(qū)做核酸的時候,做完問了一下現場其他志愿者還要不要人,負責人說當然,越多越好,然后就給我拿了志愿者小馬甲,我拿了衣服回家穿了個秋褲換了就直接上崗了。”楊女士告訴我們。
而像楊女士一樣的志愿者在她們小區(qū)里還有許多,涵蓋各個年齡段,都是小區(qū)內的業(yè)主來無償幫忙的。“大家都是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且聽說志愿者報名的平臺有幾萬人都報了我覺得這么多人萬眾一心,西安肯定沒問題!”楊女士說。
開始楊女士的任務是負責維持核酸檢測人員秩序,但由于當天小區(qū)所有人要采完,采樣的地方人手不夠,楊女士就被安排去輔助醫(yī)護人員采樣,主要是幫助采樣的醫(yī)護人員給群眾掃碼、試管貼標簽、換試管等。
從中午臨時上崗到晚上十點左右采樣工作收尾時,楊女士負責的整個核酸檢測小組共采了六千多個樣本。問及她做志愿者的感受,她表示:其實在核酸現場偶爾也會怕一下,因為大家到我跟前都會摘口罩,而且我穿的防護服護的不是特別嚴,但是工作起來的時候就顧不上多想。
就在志愿者不辭辛苦的同時,也得到了民眾們的雙向奔赴。楊女士告訴記者:在做志愿者的時候,有人給我們送了暖寶寶,有人送了幾盒餅干,感覺還是挺溫暖的。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疫情防控殲滅戰(zhàn)中,志愿者們用自己的行動貢獻力量,為這座城市盡快好起來而努力付出,在疫情防控時期為小區(qū)居民筑起一道“愛”的防護墻。
截至12月30日,第二位受訪者已經在崗位駐守了多日,她告訴記者:已經數不清時間,從封城到現在做了多少輪核酸就當了多少次志愿者。而對于被選中做志愿者的經歷,她用“幸運”二字來詮釋:“很多人都想當志愿者,這可能是從心底迸發(fā)出的本能吧,現在停工在家也有時間精力,跟我一起報名的的人就很多,只是我比較幸運,剛好被選中了。”
回憶起報名的細節(jié),受訪者說:“我自己是因為那天全市核酸檢測壓力比較大,檢測的人從早到晚檢測了一整天,差不多晚上10點左右社區(qū)還有幾個小區(qū)沒檢測完,錄入信息的人員凍的受不了,于是社區(qū)在我們小區(qū)群里問誰電腦使用熟練,可以做志愿者幫忙錄入信息。當時報名的人非常多,可以看出來社區(qū)人員很激動,阿姨發(fā)語音聲音都是顫抖的。我是做財務工作的,有筆記本和外接鍵盤,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信息效率高,就選了我和另一個女孩。然后第一次工作他們比較滿意,就順利踏上了志愿者之路。”
受訪者的工作是負責她們社區(qū)部分小區(qū)核酸檢測時錄入信息,遇到一碼通二維碼的居民,就要手動錄入身份信息。最開始要求隔一天做一次核酸,她們就隔一天去一次;現在是每天做一次核酸,她們就每天都堅守在崗位,而第一天做志愿者就工作到了凌晨三點。
由于前幾天防護措施不到位,怕家里人擔心,在做了好幾天志愿者之后才選擇告訴家人。她表示:現在醫(yī)生到位了,大家也熟練了,不會再搞到半夜兩三點了,冷是冷點但初心未變,沒有遇到紛爭等影響情緒的事情,整體感覺輕松有價值。比我們辛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負責捅嗓子的核心檢測人員今天已經轉戰(zhàn)了5-6個小區(qū),她們比我們這種臨時工辛苦,也經歷更多。”
12月23日晚,第三位受訪者楊先生主動請纓成為一名志愿者的時候,他正好從延安回到了西安,居家觀察中。
根據楊先生講述:因為自己是一名黨員,在志愿者服務這方面相對比較有經驗,并且覺得這個時候社區(qū)肯定需要幫忙,需要大量的人進行疏導。因此晚上的時候和物業(yè)聯系,但沒有收到回復,第二天早上聯系了社區(qū)之后,正式成為了一名志愿者。
第一輪志愿者工作并沒有非常順利,由于物資緊缺,志愿者們就自己帶著口罩穿上志愿者的小馬甲就上任,在核酸監(jiān)測點給做核酸的人員進行疏導,要求他們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左邊是一碼通,右邊是老人和沒有身份證的人員,一天下來一直反反復復的喊,也沒有小喇叭,有的志愿者嗓子都喊啞了。
而第一天人比較多并且安排的不是很合理,做核酸的秩序也并不好,出現了許多吵架的、插隊的“小插曲”。
楊先生告訴我們:“因為沒有太多防疫的經驗和措施,雖然對志愿者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和激情,但回家還是保持高度警惕,做了防護措施,在全身消毒之后還將當天穿的外套放在了門口。”就這樣,楊先生結束了第一輪的志愿者工作。
隔了一天后,也就是西安封城后第二輪核酸開啟,楊先生也開啟了第二輪的志愿者工作。根據他回憶:相對于第一輪核酸檢測頻頻出現的插曲和混亂,第二輪便采取了策略,逐棟樓一棟一棟往下叫,這樣不但避免了人員全部集中在一塊,既減輕了聚集的風險,排隊的秩序也有所提升,而比較暖心的是當天還有其他的志愿者買的梨和棗,在社區(qū)的辦公室熬了一鍋他們所謂的梨棗御寒湯,給防疫的醫(yī)護人員和志愿者御寒。
25日西安天氣突變,下起了鵝毛大雪,室外的檢疫人員和志愿者都非常的辛苦。楊先生告訴記者:當天只穿了一條秋褲,來來回回圍著工作區(qū)域跺步,最后凍的實在不行了,然后進去就喝點梨棗御寒湯。當天站了9個多小時,走了2萬多步。
而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楊先生也觀察到一個細節(jié)便是:每做一次核酸,防疫人員就要用消毒的凝膠或者消毒液在手上反復的洗,因為如果做完核酸不進行消毒的話,就有可能會把病菌感染給第三個人或后面的其他人。但這樣一來,他們自己要承擔的就是反復清洗反復受凍。
“我噴了一點給自己手上,真的真的特別冰”楊先生說。除此以外,他還告訴我們:這次志愿者活動是切切實實體會到了醫(yī)護人員的艱辛,許多做登記的醫(yī)護人員就在一個地方坐著不動,不能吃不能喝,一直重復著一個動作。
而當楊先生的志愿者工作進行到第三輪時,除了在工作上更有經驗以外,防護措施也越來越完善。根據楊先生講述:“第三輪時喇叭也多了,社區(qū)也提供了一些口罩和一次性手術衣;另外還有一些國企的朋友看到了這類情況給我們捐了6套防護服和10個面罩,這樣一來,
至少我們安全自身的安全就有了保障。據統(tǒng)計,當天共有23名志愿者,是將各行各業(yè)的人員都聚集在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楊先生第一次做志愿者了,早在今年河南受到暴雨侵襲之時,楊先生所在的延長石油就組織去進行救援,帶著企業(yè)捐助的物資在河南一共奮戰(zhàn)了6天。而西安疫情防疫工作時由于特別冷,許多志愿者就把暖貼直接貼在了皮膚上,導致直接燙傷。由于情況緊急,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當下,一輪一輪的核酸檢測工作仍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志愿者們的工作也仍在繼續(xù)。而在與他們的對話中,也能深刻的體會到民眾們對西安疫情從最開始的混亂害怕到逐漸平靜和配合;核酸檢測過程中的“小插曲”也越來越少。
突出其來的疫情在打亂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重塑著我們的精神力量。在武漢疫情、鄭州暴雨、西安疫情中,我們看到的是全國人們眾志成城、互相幫助;看到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看到的是平凡人群中的一顆顆英雄之心。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個省市的醫(yī)護人員來支援西安、并為西安捐助物資。
而通過采訪志愿者群體,我們除了看到所有無償去逆行的民眾以外,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醫(yī)護人員的辛苦,看到了“志愿者眼中的防疫人員”。他們一人一消一采凍到手僵、為了套上防護服而衣衫單薄、動輒便是通宵達旦、不眠不休,醫(yī)護人員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更加辛苦。他們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群眾的安全,眾志成城打好這場抗疫攻堅戰(zhàn)。
相信這場疫情的拐點會很快到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而春天,就在不遠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