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一级黄色大片,日韩在线第一区视屏,韩国作爱视频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青青草华人在线视频,国内精品久久影视免费

每日經(jīng)濟新聞
要聞

每經(jīng)網(wǎng)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科幻在德國掀起譯介潮 人民日報:好作品要走出去

2018-09-09 07:40:36

中國科幻文學近年來在國際上表現(xiàn)搶眼。2015年,劉慈欣憑借科幻作品《三體Ⅰ》(英文版)獲得“雨果獎”;2017年,《三體Ⅲ:死神永生》(英文版)再次入圍“雨果獎”,雖然最后與獎項擦肩而過,卻仍舊說明中國科幻文學在國際范圍內(nèi)愈發(fā)受到重視。

《人和吞食者》

《中國科幻》

《膠囊》

《三體》

國際科幻小說大獎“雨果獎”頒獎典禮于8月下旬落下帷幕,N.K.杰米辛的作品《巨石蒼穹》摘得桂冠,令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別再次引起全球讀者關注。將視線轉(zhuǎn)向中國,中國科幻文學近年來在國際上表現(xiàn)搶眼。2015年,劉慈欣憑借科幻作品《三體Ⅰ》(英文版)獲得“雨果獎”;2017年,《三體Ⅲ:死神永生》(英文版)再次入圍“雨果獎”,雖然最后與獎項擦肩而過,卻仍舊說明中國科幻文學在國際范圍內(nèi)愈發(fā)受到重視。

獲得“雨果獎”后,包括《三體》系列小說在內(nèi)的中國科幻文學作品迅速引起國際文學市場關注,這其中也包括德國。2017年2月,郝慕天翻譯的德文版《三體Ⅰ》登上德國《明鏡》周刊暢銷書榜,位列平裝虛構類作品第四名。2017年6月,德文版《三體Ⅰ》獲德國重要科幻文學獎項庫爾德·拉西茨獎最佳外國小說獎。2018年3月12日,由白嘉琳譯成德文的《三體Ⅱ·黑暗森林》在德國出版,這部譯成德文后長達800余頁的中國小說,很快也登上《明鏡》周刊暢銷書榜。

中國科幻小說在德國掀起譯介高潮

對于《三體》在德國文學市場上引起的關注,德國翻譯家馬海默并不感到意外。他認為,科幻作品一旦獲得“雨果獎”,整個國際市場的大門便已打開。郝慕天對《三體Ⅰ》在德國的銷售情況很滿意。她認為,現(xiàn)在中國科幻作品在德國文學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人民文學雜志社將《路燈》海外版的下一期主題確定為“科幻”,是符合讀者需求的好選擇。

目前,劉慈欣等人的其他作品也在德國陸續(xù)翻譯出版。在馬海默看來,《三體》使中國科幻文學在德國掀起一個譯介高潮,但整體而言,每年只有十余部中國文學作品譯介到德國,作者也僅限于劉慈欣等,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比較少,目前中國科幻文學在德國的譯介范圍仍然有限。此前,德國讀者對于中國科幻文學可謂知之甚少。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包括葉永烈的《腐蝕》等8部中短篇小說在內(nèi)的中國科幻小說集和老舍先生的《貓城記》被譯成德文翻譯出版。此后中國科幻文學在德國的譯介工作進展相當緩慢。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青年學者施莉可以中國“80后”“90后”作家的科幻作品為研究對象,對德國主流出版社僅推介劉慈欣等的做法表示不解,在她眼中,中國還有很多值得譯介的優(yōu)秀科幻作品。為使德國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作品,柏林自由大學學生盧卡斯·杜博羅籌辦了一本名為《膠囊》的雜志?!赌z囊》第一期已于2017年6月出版,介紹了中國作家遲卉的科幻作品《蟲巢》。2018年這本雜志即將推出第二期。

回顧近年來中國文學在德國的譯介推廣過程,類似的高潮并不鮮見。2009年,中國成為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前后一年中,德國集中出版、再版了眾多中國文學作品。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曾長時間不為德國普通讀者關注的莫言作品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在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過程中,這種因一些特別事件或特別關注點引發(fā)的集中譯介,在起到有效推廣作家作品的同時,也具有零散、隨機和缺乏系統(tǒng)性的特點,時常會隨事件失去時效性或關注點冷卻而結束,有時也會造成在譯介作品選擇上過度以商業(yè)利益為導向,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

“不一樣”的中國科幻小說

打開德國亞馬遜網(wǎng)站,讀者對德文版《三體》多有評價,其中“不一樣”是頻繁出現(xiàn)的關鍵詞。一位讀者評論道:“如今一些作家和出版社都不關注創(chuàng)新和作品質(zhì)量,很多作品都是‘炒冷飯’,讓我感到無趣,而《三體》卻不一樣。”另一位德國讀者則這樣評價說:“我是多年科幻迷,我認為凡是能夠帶來全新理念的作品都值得一讀?!度wⅠ》全新而大膽的思路讓我著迷,現(xiàn)在第二部也是如此。”顯然,中國科幻文學與西方科幻文學的“不一樣”,是引起部分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原因。

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別在西方首先出現(xiàn)在英國,發(fā)展至今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在西方文學中,科幻小說已形成穩(wěn)定的文學流派,出現(xiàn)過大批優(yōu)秀、高產(chǎn)的科幻小說作家,數(shù)十年后依然擁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然而,與任何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相同,流派一經(jīng)形成,難免固化和套路化,繼而造成這種藝術形式的衰落?!度wⅠ》獲獎時,劉慈欣就曾經(jīng)提出,當前科幻文學實際正處于整體衰落的過程中。究其原因,誠然一方面如他所說,支撐科幻文學的“科技的神奇感消失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不斷重復的“俗套”導致讀者審美疲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科幻文學迥異于西方科幻文學的思路與情節(jié),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好的文學作品“走出去”,文化陌生感常常是難以逾越又必須跨越的障礙。對于數(shù)量龐大的德國讀者而言,“看不懂”是造成他們難以接受、讀懂,繼而喜愛中國科幻文學作品的主要原因。施莉可認為,以《三體》為例,小說中包含的大量與中國文化、歷史相關的內(nèi)容,令不熟悉這些背景知識的普通德國讀者在閱讀時感到不明就里,形成閱讀障礙。此外,有的讀者還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其中蘊含的人生觀對于“僅接受過普通教育的歐洲人”來說相當陌生,同時中文名字也讓他們感到難以記憶,這些都對德國讀者全面理解作品內(nèi)容造成一定影響。

其實,因文化陌生感造成的接受困難并非科幻文學獨有,它是所有走出國門的中國文學共同面臨的問題。無論古代經(jīng)典,抑或現(xiàn)代作品,都或多或少令對中國不甚了解的普通德國讀者感到“看不懂”,從而影響其民間傳播。而一部作品是否能在走出國門后真正落地生根,恰恰取決于它在民間的傳播情況。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讓作品被普通讀者了解和喜愛,不但要依靠好的譯者與譯著,更重要的還在于兩國人民與兩國文學之間能夠真正達成全面的“相互認識”。

2017年,入圍“雨果獎”的《三體Ⅲ》未能續(xù)寫輝煌,冷靜思考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應該說,《三體》系列小說在德國和國際市場上的良好表現(xiàn),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學“走出去”已呈現(xiàn)出愈來愈好的態(tài)勢。但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包括科幻文學在內(nèi)的中國文學,在國門之外尚未深入民間,走入大眾。在一次中德作家與譯者的對話中,作家徐則臣談到,現(xiàn)在中國文學融入世界文學的速度比較緩慢,但未來是光明的,因為中國文學的推介“一旦進入某個軌道之后,就會產(chǎn)生加速度。到那時,中國文學在海外就不會再局限于少數(shù)高端讀者或研究者,會從精英閱讀真正走入民間。”

人民日報 顧牧

文中圖片均來自人民日報

責編 李語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科幻 譯介潮 人和吞食者 雨果獎 三體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

每經(jīng)經(jīng)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