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8 09:19:57
每經編輯 趙慶
錢真不是萬能的。這句話對宗慶后之女宗馥莉來說,最近或許感觸頗深。
上周四(7月13日)晚間,此前因擬被宗馥莉要約收購的中國糖果(08182.HK)一紙公告宣布收購中止。
由于大佬入主落空,中國糖果的股價一瀉千里,在上周五其股價大跌56.79%后,本周一公司股價再跌31.44%,收盤時中國糖果的股價已經跌至了每股0.157港元。
盡管市場普遍認為收購失敗,雙方“雙輸”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卻注意到,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事可能另有“套路”。到底是何玄機?
宗馥莉要“吃糖”,股價應聲上漲
中國糖果在2015年底于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后,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甚至在2016年8月低至每股0.096港元,到了可以被認為是仙股(在香港市場把以分計價的股票稱為“仙股”)的地步。
但是在今年4月3日,中國糖果股價突然暴漲75.53%。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3月30日,公司公告宣布即將發(fā)布關于收購及合并的內幕消息。而在公司停牌期間,中國糖果再發(fā)公告指出,公司董事會獲主要股東通知,主要股東與潛在買家簽訂了關于收購的意向書,潛在買家擬作出可能自愿要約收購中國糖果投票權不少于50%。
于是就有了4月3日那一幕,隨后成交量也大幅上升。
但這還沒完。5月12日晚間,中國糖果披露了要約收購的細節(jié)。要約人正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宗馥莉旗下公司(以下稱為“宗馥莉”),宗馥莉以每股0.3565港元的價格現金,要約收購中國糖果已發(fā)行的所有股份。
大佬擬入主公司,而且這位大佬還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的女兒,這不禁令不少人遐想。中國糖果的股價也如同又打了一劑“強心針”,再次大漲,甚至一度上漲至0.94港元,這較首次宣布有收購事宜之后短短一個多月里,股價大漲了5倍之多,成交額也放大了不少。
大股東一年三次減持
中國糖果在2015年11月11日以配售方式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配售價為每股0.2港元。
中國糖果主要從事生產各種糖果,包括凝膠糖果、充氣糖果、硬質糖果及巧克力制品等。
資料顯示,中國糖果全名為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背后是褔建好來屋食品工業(yè)有限公司。該公司官網資料顯示,這是一家擁有超過15年歷史的中國糖果制造商,產品包括凝膠糖果、充氣糖果、硬質糖果及巧克力制品,在位于福建省晉江市五里工業(yè)園區(qū)的具規(guī)模生產基地生產糖果,旗下品牌包括“好來屋”。
年報顯示,2015年及2016年,公司分別收入8122萬及7576萬港元,并分別虧損467萬和287萬港元。
從中國糖果的招股書可以看到,這是一家“夫妻店”,許金培先生和洪蔭治女士(為夫妻)分別為中國糖果的主席和行政總裁。在上市后,二人共持有中國糖果51.99%的股份。
不過他們二人分別于2016年三次減持中國糖果的股份,持股比例也從51.99%降至了11.19%,套現金額達到1.44億港元。二人甚至已經不是中國糖果的最大股東了。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也注意到,除了未能成功入主中國糖果的宗馥莉外,沒有新的股東持股超過5%(超過5%之后,港交所會有披露)。
1.44億港元,就把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拱手相讓?這引起了部分市場人士的猜測,比如微信公眾號“王雅媛港股圈”就指出:
“我們來看上面的權益披露,再加上三次公司發(fā)布的公告,里面都沒有提及買方是誰,也就是說三次買賣中都沒有一位買家是超過5%的股東。”
“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后賣殼是很正常的手段,現在一只創(chuàng)業(yè)板的殼價在3億左右,但這個價錢是包括控股權的。一只殼的股權一旦被打散了,那這殼的價格就不值這金額了。
“因此,大股東把擁有的40%股權分批賣給不同的”散戶“是絕對不合常理的做法。而我想到的解釋只有兩個,一就是為了在部署未來拋售這批股票時,并不需要作出披露,二是制造股權分散的假像。”
兩家上市公司“炒糖”卻賺大了
雖然中國糖果的大股東將股份減持給了誰,公眾無從得知,但究竟是誰賺了錢,卻有跡可循。
惠生國際(01340.HK)在7月11日公布,公司在4月3日至7月11日之間以0.29港元至0.87港元之間出售了6440萬股中國糖果的股份,所得4619.1萬港元(其中利潤為3595.1萬港元),平均售價為0.717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利潤和出售股份數的數據可以算出惠生國際購入中國糖果的成本價為0.159港元。與許金培先生和洪蔭治夫婦第三次減持時的0.158港元價格相近。
另外,除了惠生國際,迪臣建設(08268.HK)也在6月份公布了出售中國糖果的公告。迪臣建設根據出售股票,獲得了2642.3萬港元的利潤。
面對中國糖果大股東的減持,兩家上市公司的炒股賺錢,以及宗馥莉最終收購中國糖果的失敗。面對上述種種細節(jié),宗馥莉最終只能在自己微博上打出這樣的話語:
“在整個過程中我司始終恪守要約人的責任與義務,以最真誠的誠意履行各項收購事宜。對公司而言,這是一次積極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探索,為公司將來在相關領域布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或許就是“吃一塹,長一智”的意思吧。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