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01:14: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fā)自深圳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fā)自深圳
“以己之長,攻人之短”,這就是京東今年“雙十一”的作戰(zhàn)總方略。
10月16日,網絡上出現了一系列關于“京東極速達”的平面廣告,不但宣傳了京東的物流速度,其最后一張圖 “馬踏飛燕”,更直指阿里巴巴菜“鳥”物流,挑釁意味十足,這組平面廣告的策劃方正是京東。
此前,京東商城副總裁蕢鶯春直指競爭對手天貓“雙十一”促銷構成了社會資源分布的浪費,很多商家為“雙十一”準備了非常多的貨品,卻因為物流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部售罄,最終造成了大量的庫存積累。
“我們發(fā)現去年流量最高峰是在‘雙十一’當天,而不是(京東店慶日)‘6·18’,我們希望今年可以主動出擊?;谶@個活動,京東大概做了3到4個月以上的策劃和全公司的動員,目標是將‘雙十一’放在整個四季度的營銷節(jié)奏里面,不是只考慮‘雙十一’這一天?!?0月29日,京東市場部高級副總裁徐雷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互聯(lián)網專家曹悅平認為,B2C領域天貓、京東兩強格局已經明朗,“雙十一”的貓狗大戰(zhàn)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兩家的商業(yè)之爭還將繼續(xù)。
戰(zhàn)天貓 京東打出“物流牌”/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雙十一”促銷中,京東的廣告詞是“不光低價,快才痛快”,矛頭直接對準物流,而這正是天貓去年“雙十一”最受詬病的短板之一。
除了營銷廣告,京東更是推出“雙十一快搶——快搶京光對戰(zhàn)五折”大型促銷活動,京東首席運營官沈皓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了幫助合作商家度過 “雙十一”的物流高峰,京東與各類大品牌聯(lián)手,10月26日至11月30日推出簽收訂單免收開放平臺商家物流配送費的服務,并面向業(yè)內其他平臺的商家開放物流服務。
在曹悅平看來,京東此舉可謂一舉兩得,既繼續(xù)凸顯了京東的自有物流優(yōu)勢,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為“雙十一”促銷拉攏商家。
事實上,每場電商促銷大戰(zhàn),總會有消息稱商家被京東、天貓等大平臺要求站隊,被迫面臨“二選一”的尷尬局面。
另據京東內部人士透露,已經使用京東配送的商家,或者在10月10日前簽訂備忘錄承諾未來一年使用京東配送的商家,不僅在10月26日到11月30日時間段內妥投簽收的訂單,配送費由京東承擔,還將享受京東為商家提供的包括配送費用補貼、流量補貼等支持。但沈浩瑜拒絕透露京東補貼的具體金額。
除了物流,京東在促銷時間的安排上也煞費苦心。與天貓“雙十一”當天的購物狂歡相比,京東的促銷時間從11月1日持續(xù)到11月12日,戰(zhàn)線被大幅拉長。而天貓因為只將時間定格于11月11日,其物流受到嚴峻考驗。
徐雷告訴記者,京東的考慮是盡可能不要將活動定格在一天,而是在一個時間周期,以減少突發(fā)性的銷售高峰對運營和供應鏈體驗造成的傷害。
搭平臺 繼續(xù)“休養(yǎng)生息”/
據艾瑞咨詢發(fā)布的數據,京東今年三季度的市場份額已達到了17.5%,交易額約290億元。
曹悅平認為,四季度為電商的旺季,又有“雙十一”等因素的刺激,預計京東2013年交易額或超1000億元。這也意味著不管是易迅還是蘇寧,都很難在體量上超越京東。
不過,與去年慘烈的價格戰(zhàn)相比,京東今年的主基調依然是“休養(yǎng)生息”。這也導致京東今年“6·18”的店慶日顯得過于“低調”,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雙十一”至今,京東戰(zhàn)略性業(yè)務動作連連,包括物流開放、金融平臺上線、團購分拆、一站式售后服務等。
沈浩瑜告訴記者,京東目前已經形成了四大戰(zhàn)略平臺,第一個是電商的營銷平臺,這是京東傳統(tǒng)業(yè)務起家的根本,京東將打造成為讓消費者放心的一站式購物網站;在上述平臺的基礎上,京東又延伸出了物流服務平臺、信息技術平臺(大數據)以及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
“京東的信息處理量非常大,不管是京東自己的商品,還是第三方商品。在這個基礎上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的信息技術平臺和數據處理平臺。我們也在逐漸考慮向社會開放?!鄙蚝畦Υ吮硎?。
針對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對京東的戰(zhàn)略意義,京東金融發(fā)展部總監(jiān)劉長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積累了大量的第三方賣家和用戶,這些真實的交易對于B2B、B2C的金融產品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京東的金融產品服務也將圍繞零售來進行。
劉長宏透露,京東未來的金融業(yè)務,一方面會和自身的零售業(yè)務相結合,另外一方面也會致力于產品本身的創(chuàng)新,力爭為上億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
新挑戰(zhàn) 移動互聯(lián)網存短板/
盡管在B2C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京東也并非高枕無憂,其挑戰(zhàn)在于移動互聯(lián)網端的弱勢。
曹悅平認為,在移動端,還沒有一個真正成型的電商巨頭。如果說阿里巴巴與京東是不同電商模式,以及用戶對電商服務偏好的競爭,那么移動電商則是以流量為主的入口之爭。
這也是外界普遍看好擁有微信、手機QQ等移動平臺的騰訊電商的原因。今年8月,網上一封京東內部郵件透露了來自京東最高層對微信的忌憚,宣布京東所有員工不得在工作期間將工作內容在微信上發(fā)送。此外,京東也取消了與騰訊財付通的合作。
據徐雷透露,目前電商無線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京東無線銷售的占比,現在是去年同期的3到4倍,流量占到京東整體的25%以上。
但是,相比阿里、騰訊,京東在無線領域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截至目前,京東依然缺乏在移動端與騰訊、阿里系抗衡的產品,這也意味著京東急需尋找到移動互聯(lián)網電商行業(yè)的“船票”,才能確保其電商老二的地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