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01:01:47
上海小貸政策自2008年開始“松綁”,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從20%逐步提升至40%。
每經編輯 裴文斐 每經記者 田文會發(fā)自上海、北京
裴文斐 每經記者 田文會發(fā)自上海、北京
“已有一家國企背景的小貸公司獲批,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達到40%。”滬上某小貸公司董事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雖然目前尚未下發(fā)正式通知,但可以與金融辦協商獲批。”
有小貸公司負責人認為,此舉或許意味著監(jiān)管層希望更多引進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進駐”小貸行業(yè),股權集中能提高吸引力。“但光憑這些,吸引力有限。”該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上海小貸政策自2008年開始“松綁”,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從20%逐步提升至40%。但困擾小貸公司發(fā)展的杠桿率低、稅費高以及轉村鎮(zhèn)銀行,尚無放松跡象。
據上海市金融辦地方金融管理處統計,一季度全市小貸公司貸款期限7.76個月,貸款平均年利率17.63%,環(huán)比略升。截至2月末,該市小貸公司逾期貸款共計7686.13萬元,占貸款余額的0.67%,環(huán)比略降,總體風險可控。
持股40%吸引力有限
“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提高,對欲成立小貸公司的股東有一定吸引力。按照原先的政策,我們至少要找7~8個股東。放寬比例后,將減少股東人數,不僅便于內部意見統一,而且還能提高股東質量。”上海靜安華誼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郭衛(wèi)東告訴記者。
“樂于減少股東人數。”一些小貸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坦言,股東人數過多是一項負擔,公司成立之初選拔時就要費去不少心思,后期也不利于決策。
“股東也需要經過選拔,不僅要是當地的優(yōu)秀企業(yè),或是比較踏實的自然人,并且保證不會參與非法集資或地下錢莊,而且要有共同的企業(yè)經營目標。我們當初有20多位候選人,最終才敲定9位志同道合的股東。”德潤小額貸款公司市場部張浩淼告訴記者。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曾在媒體上表示,若單一股東比例不超過20%,小貸公司的發(fā)起人在承擔申請牌照、控制風險、做好運營管理等成本之后,綜合測算下來往往也只能獲得經營利潤20%以內的分配,這可能倒逼本來有志于進入小貸公司的資金轉入高利貸市場。
不過,一些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40%的比例仍然無法絕對控股,吸引力有限。監(jiān)管層出于戰(zhàn)略變化的需要才會做出政策調整。
他認為,2011年以來小企業(yè)融資形勢的急劇變化,迫使監(jiān)管部門打消了暫緩小貸公司審批的念頭,轉而希望通過市場自由競爭,然后再進行資源整合。
“通過提高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監(jiān)管層希望引進更多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進駐’小貸行業(yè),若股權過于分散會降低吸引力。”某小貸公司董事長說道,“國企、上市公司的大量介入會降低整個行業(yè)風險。”
不過,此次政策“松綁”仍不涉及杠桿率低、稅費高以及小貸轉村鎮(zhèn)銀行等政策。業(yè)內人士稱并不意外。
“上海的政策向來比較謹慎。”上述小貸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放寬單一發(fā)起人持股比例已屬突破。”
小貸公司生存有壓力
隨著國家銀根放松,企業(yè)正漸漸走出融資難的困境。央行不斷下調存準,銀行的貸款資金更加充裕,這使得小貸公司倍感壓力。
“小貸行業(yè)貸款利率恐面臨下行壓力,客戶也越來越少了。”德潤小額貸款公司市場部張浩淼告訴記者,“目前小貸公司憑借自身短、頻、快的優(yōu)勢,尚能維持較高的盈利水平。”
雖然信貸寬松給小貸的生存帶來壓力,但是上海新增小貸公司數目仍有增無減。據上海小貸行業(yè)協會提供數據,3月末該市已有87家小貸公司獲批設立,注冊資本總額達101.15億元。截至2月末,已有74家小貸公司開業(yè),累計放貸金額447.67億元,貸款余額金額115.36億元。全市小貸公司貸款期限7.76個月,貸款平均年利率17.63%,環(huán)比略升。
“目前貸款額度尚余1000多萬。一季度過橋貸比較多,很多客戶銀行貸款到期,急于短期現金,我們索性把過橋貸做成一個產品,吸引客戶。”張浩淼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小貸行業(yè)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2月末,該市小貸公司逾期貸款48筆共計7686.13萬元,占貸款余額的0.67%,環(huán)比略降,總體風險可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實際逾期情況恐更嚴重。“實際逾期情況不容樂觀,應該會大于上面的數據,一些小貸公司沒有如實上報金融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